12月9日上午8点,来自玉溪元江的45岁彝家男儿杨良忠走进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为造血干细胞釆集分离做准备。一个多小时后,在医生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杨良忠的鲜血通过仪器采集开始分离。此次他所捐赠的造血干细胞将及时移植给省外一名11岁的白血病男孩,帮助他重塑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杨良成为玉溪市第2例、云南省第13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杨良忠目前在河南工作,出生在中医世家的他崇尚救死扶伤、互帮互助的大爱精神,曾先后义务献血五次,献血总量达1400毫升。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帮助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时,他主动提出申请,自愿采集了血液样本加入中华骨髓库,于2008年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今年7月,河南省红十字会通知杨良忠,他与一名11岁患白血病的男孩配型成功,征询他是否愿意捐献,杨良忠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因为要照顾生病的母亲,杨良忠表达了希望回到云南、回到家乡捐献的愿望。
经过各方努力和前期准备,9日上午,杨良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采集过程将持续五个小时。当晚,他所捐赠的240毫升造血干细胞及时送达患者所在医院。在捐献过程中,云南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潘晓玲,玉溪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红及数名曾经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们都来到病房问候、陪伴杨良忠,交流捐献心得。“亲爱的好心人,是您的大爱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虽然我们不曾相识,但我相信您一定是个善良的好心人,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当面向您表示感谢!”在病房中,杨良忠收到了受捐家属写的感谢信。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625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血样被采集,录入中华骨髓库等待配型,2人成功捐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新增血液病患者近3万名,其中少年儿童患者居多,捐献志愿者人数还远远低于实际需要,加之配型成功率不高,导致许多患者在苦苦等待移植的过程中,就失去了重获新生的希望。”王红向记者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爱行为给白血病患者和家人带来了希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精髓高度契合,也体现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下一步,全市各级红十字会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扩大宣传面,提高参与率,让广大公众了解、支持并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
据介绍,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量仅为正常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5%—10%,且造血干细胞具有再生功能。捐献后1至2周内,血液中的血细胞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对捐献者的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