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21396297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2-11-17 |
农业水价改革为新化乡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面对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严峻形势,新平县新化乡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突破口,着力补齐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农业生产用水,为产业结构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来到新化乡六竜村老虎跳村民小组,成片的钢架蔬菜大棚里,西红柿长势喜人,村民普天荣正忙着给西红柿施肥浇水。他告诉笔者,今年他家种了6亩西红柿,因为栽得早,9月份就开始采摘,到现在已经出售了4吨左右,收入3万多元。普天荣说:“以前没有水,什么都栽不好。现在有水了,栽番茄、茄子、辣椒都行。”
新化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用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农业发展。面对困境,新化乡从群众需求出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探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化乡副乡长黄学斌介绍:“今年2月,我们启动实施了依施河水价改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群众的用水意识得到了明显转变,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我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也得到了高效运转。同时,水价改革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增加蔬菜种植面积3250亩,农民收入增加6000万元以上。”
随着水价改革的推进,灌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不断加快。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主导的产业,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种植大户丁雪伟几年前就在者渣村、新甸村等地承包了260余亩山地种植芒果,一年仅运水费就需要4万元左右。听说新化乡启动实施依施河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今年1月,丁雪伟又果断承包了甸末村140余亩土地发展西红柿种植,生产成本降下来,收入也更可观了。
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的探索中,针对水利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新化乡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导向,整合现有水利设施产权运用,探索实施“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用水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承担依施河灌区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管理、灌溉用水调配、水费收缴、用水矛盾纠纷调解等,确保水利设施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
接下来,新化乡还将在总结第一阶段改革取得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用4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第二、三阶段的工作,形成供水设施基本完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符合山区农业乡的自治农业用水模式,为农业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玉溪日报通讯员 魏金文 柏雪)
相关阅读:
- 玉溪春和现代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号地块技术服务运营及7号地块入园企业合作经营招标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3-14
- 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创近四年新高 2025-03-14
- 从“一季红”到“四季火” 场景创新激活消费动能 2025-03-14
- 金观平:抓产业创新不能忽视传统产业 2025-03-14
- 亿元级大产业:番荔枝成为滇中果盘明星的高光历程 元江25吨香蕉首次出口中亚 2025-03-14
- 亿元级大产业:番荔枝成为滇中果盘明星的高光历程 元江25吨香蕉首次出口中亚 2025-03-14
- 亿元级大产业:番荔枝成为滇中果盘明星的高光历程 元江25吨香蕉首次出口中亚 2025-03-14
-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以硬担当来落实硬任务 2025-03-14
- 应急广播响亮“发声”助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