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坐拥抚仙湖和澄江化石地两张世界级生态名片的澄江县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锁定生态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2015年,围绕抚仙湖和澄江化石地保护,澄江县着力在产业转型发展上寻求突破,三次产业比重从“十一五”末的18.3:39.7:42调整为14.5:33:52.5,一、二、三产业实现了融合发展。
一产上,为有效削减农村面源污染,确保抚仙湖Ⅰ类水质,澄江县以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经济为抓手,培育具有澄江独特优势的绿色农业品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休闲观光体验农业转变。到2015年末,累计流转土地2万亩,发展蓝莓5200亩、景观苗木1万亩、核桃11.3万亩,巩固荷藕种植3050亩。同时,建成高西蓝莓等5个庄园,玉溪庄园获国家级旅游生态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称号,木森庄园、玉溪庄园、大樱桃庄园获省级精品农业庄园认证。品牌建设深入推进,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地6.7万亩、云南名牌农产品1个、著名商标3个,试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55个,“澄江藕”、“澄江藕粉”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抗浪鱼入选云南省六大名鱼。2015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1.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8%。
二产上,澄江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紧围绕“调精二产”这一主线开展工作,立足澄江工业发展空间有限、环境容量有限的实际,打好“园区经济”战役。在投资2.5亿元、收储园区土地2087亩、整理开发700亩、启动3条园区道路建设、完成4个输变电项目、7个项目落户园区、20个项目建成投产之时,澄江县工业经济始终坚持节约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发展道路。2015年,盘虎、龙凤、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等6个节能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关闭三元德隆等11家企业,淘汰吉花19万吨、冶钢17万吨机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6.3%。2015年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8.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3%。
三产上,2015年,纪念中国世界遗产3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0周年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专题研讨会在澄江召开,会上发表了世界遗产保护《澄江宣言》。也就在这一年,澄江化石地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澄江化石地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工程完工,网上博物馆初现雏形;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景区、抚仙湖北岸湿地大景区建设工作启动;太阳山、湖畔圣水二期主体完工,悦椿、希尔顿酒店开业运营;寒武纪乐园、立昌旅游小镇、啰哩山特色旅游村等一批旅游项目稳步推进;成功举办格兰芬多和嘉年华自行车节、全省公开水域邀请赛等赛事;编制出版《一字一城一湖——漫步澄江》等7类旅游宣传册,澄江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编制《商业网点规划》,完成凤麓、翠竹湾农贸市场改造,5户商贸企业实现纳规统计。2015年,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7.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1.9%。
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期间,澄江县还将紧紧围绕“三区两城”发展定位,继续坚持“优一精二强三”的发展思路,加快形成“一区两带多核”空间总体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发展庄园经济为抓手,围绕蓝莓、荷藕、核桃、景观苗木、抗浪鱼等特色优势产业建基地、育龙头,推动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扶持引导磷化工精深加工、转型发展,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引进生物制药、商贸物流、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围绕创建“抚仙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目标,加快推进抚仙湖北岸湿地、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景区、梁王山景区等景区景点建设,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寒武纪乐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实施广龙旅游小镇、立昌旅游小镇、海口仙湖古镇等特色旅游镇村建设,逐步构建“一城五镇多村”旅游新格局。(记者 李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