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11260841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1-06-16 |
野生菌食用不当易中毒 严重可致死
野生菌中毒不只是看见“小人人”这么简单,不同的野生菌毒素不同,个人体质也不同,所以中毒后的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年老体弱者或幼儿中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会更高。因此,广大市民在品尝野生菌时应注意甄别,谨防中毒。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根据临床症状,目前我市野生菌中毒主要有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肝损伤型、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5种。通常来讲,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中毒不会引起死亡,而肝损伤型、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中毒则会引起死亡。
“亚稀褶红菇中毒后会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病死率高达70%以上,是我市目前导致中毒死亡人数最多的剧毒菌属。”玉溪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副科长陈静文介绍,其实老百姓以往吃过的火炭菌是稀褶红菇和密褶红菇,而剧毒的亚希褶红菇就和这两种菌生长在同一环境中,且外形极其相似,普通市民难以分辨,非常容易误采、误食导致中毒。“这种菌中毒以后的死亡率非常高,强烈建议大家不要采食。”陈静文强调。
此外,鹅膏类野生菌的毒素同样无法通过高温烹饪去除,一朵剧毒鹅膏菌就足以致一名成年人死亡。“鹅膏菌中毒后能引发严重的肝肾损伤,病死率高达85%以上,是我市目前导致中毒死亡人数第二多的菌种。常被误食的鹅膏菌俗称黄罗伞、草鸡枞、白毒伞、白罗伞等。若从吃菌到发病超过6小时以上,就应高度警惕属此类菌中毒。通俗来讲,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踩靴的这类菌都是鹅膏菌,大部分剧毒菌都属于这一类。”陈静文说。
陈静文提醒广大市民,无论剧毒野生菌中毒还是普通野生菌中毒,其前期反应都是一样的,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因此,一旦食用野生菌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催吐,如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后,用手指、汤勺柄刺激咽部,帮助呕吐,随后迅速到医院就诊。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剧毒野生菌中毒从有反应到器官损伤会有延迟,如果不及时到医院就诊,两三天之后可能就会出现多脏器损伤。所以,食用野生菌后如有不适,千万不能有“拖一拖、缓一缓就会好”的错误想法,以免延误病情。(玉溪日报记者 汤思琪)
相关阅读:
- 食用豆田间测产技术培训会举办 2025-03-05
- 我市构建市县乡三级救灾网 43个储备库可保障5.5万人应急安置 2025-02-25
- 宁海街道试种北风菌成功 2025-02-21
- 男性HPV疫苗在玉溪开打 9至26岁男性可接种 2025-02-20
- 种植白参菌 撑开致富“伞” 2025-01-02
- 可官社区:草莓迎丰收 日子更红火 2024-12-04
- 易门县野生菌美食文化街合作开发建设项目宴会厅厨房设施设备采购(二次) 2024-11-11
- 易门县野生菌美食文化街合作开发建设项目宴会厅装修工程招标公告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