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8912001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8-06-07 |
更好的城市 更好的乡村——打造“宜居”玉溪不停步
开栏语
今年是玉溪撤地设市20周年。20年来,玉溪历届市委市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各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书写了玉溪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玉溪日报即日起开设“撤地设市20年”专栏,陆续刊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通讯、综述、言论、权威访谈和理论文章,全面展示玉溪撤地设市2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玉溪市干在实处、走在全省前列的工作特色亮点经验,激发市民的爱国爱乡热情,激励玉溪各族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玉溪新篇章不懈奋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年的时光真实地记录着一切,譬如一座城市的成长。
1997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玉溪地区设立地级玉溪市。1998年6月28日,玉溪撤地设市庆祝大会在市体育馆召开。撤地设市,标志着玉溪步入了以城市经济为重点的新发展阶段。在撤地设市的20年里,玉溪开启了城市建设的新篇章:紧紧围绕建设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的发展目标,积极构建“一核、双心、两轴、四城、多节点”的玉溪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框架,推进“六城同创”,加快“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0年的岁月积淀,让玉溪在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奋发接力 打造宜居玉溪不停步
玉溪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潘泉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坚持用相机记录着玉溪这片土地上的变化。作为1998年撤地设市庆祝大会的亲历者,他对这20年来玉溪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及成效感触颇深。
“1998年前后,我们拍城市风光的角度不算多,当时中心城区最高的建筑就是电信大楼、红塔大酒店等。撤地设市后,玉溪的城市建设有了大提速。”翻看着一幅幅老照片,潘泉深刻地记得每一条街、每一个城市地标的变化历程,“现在的玉溪城市处处是景,与20年前相比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充满活力。”
新与旧,今与昔,镜头的后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记者翻阅1998年6月29日的《玉溪日报》看到,在撤地设市之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这样的发展目标: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花园式城市。要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的要求,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和管理城市。抓紧编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形成体现城市特色的独特形象,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奋发接力下,当时的目标已然成为了现实,打造宜居玉溪的脚步却从未停歇。玉溪不但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还推进了“六城同创、增绿添色、点亮玉溪、建设花城”等城市建设项目。在城乡建设上,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注重大处显山露水,小处增光添彩。通过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留存自然特色风貌,如今的玉溪已经实现了城市美、乡村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乡村 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夏日傍晚的聂耳文化广场凉风习习,漫步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市民来这里散步、游玩。“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田地,现在的风景美不胜收。”见证这一变化过程的许多市民都有这样的共识。聂耳文化广场、玉溪大河、玉溪瀑布生态公园等一大批精品工程相继建成,极中心、新天地及许多高层商业楼盘拔地而起,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新地标,昔日荒凉落后的城乡接合部,如今建成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区、鸟语花香的公园……20年来,玉溪在成长,城市品位在不断提高。
城市建设大提速,展现出了更好的城市。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数据:1998年全市建成区面积46.9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4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建成区面积75.3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8.4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0%。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市全力实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增绿添色、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澄江、江川、峨山等县城提质扩容同步推进,城市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城市功能也更加健全。
建特小镇、建美乡村,展现出了更好的乡村。近年来,按照“打造精品、彰显特色、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工作要求,我市坚持以国道省道沿线、“三湖”周边、城镇周边和部分民族特色村为重点,分期分批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项目,示范带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广龙旅游小镇、戛洒花腰傣风情小镇成功申报为全国特色小镇,嶍峨古镇、寒武纪小镇等申报成为全省特色小镇,29.6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实施让乡村越来越美,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今年初,全市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将大力推进经济美、生态美、村容美、乡风美、生活美“五美”乡村建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将会再次得到提升。(玉溪日报记者 李晓兰)
相关阅读:
- 玉溪聚力打造零碳园区示范样板 2025-03-13
- 玉溪聚力打造零碳园区示范样板 2025-03-13
- 多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5-03-12
- 玉溪以小美庭院扮靓和美乡村 2025-03-12
- 我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2025-03-12
- 多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5-03-12
- 听民意、汇民智——国务院倾力打造与代表委员沟通交流“直通车” 2025-03-12
- 2025年第一批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春和街道孙井社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一期)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3-11
- 龙街街道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力——促乡村振兴 筑和谐稳定 2025-03-11
- 龙街街道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力——促乡村振兴 筑和谐稳定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