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767913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7-12-12 |
看玉溪移民新村蝶变之四走进水桥中村移民新村看变化
11月30日,沿安易公路前行,在距易门县城12公里的地方,一个别墅群闯入视野,这不是高档住宅小区,而是易门县龙泉街道水桥社区中村移民新村。
据水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杜中荣介绍,这个移民新村共规划建设70户,目前已有36户入住。中村是1977年建设岔河水库时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全组98户346人,其中移民206人,是易门县移民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安置点。
“党的政策好,给我们住上了那么好的房子,真是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从昆明宜良嫁到中村近10年的杨红说,“我是外来媳妇,最能感受到中村这些年的变化。记得我刚嫁到中村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全是土基房的老旧村子,一到下雨天村里鸡粪牛粪横流,出门满鞋、满裤脚都是泥巴,有几间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还漏雨。现在搬进了新村,环境卫生好多了,保洁水平一点不亚于城里的小区。”
“我们中村没有集体经济,所以移民新村建成后,村内的环境卫生全靠党员干部带头和群众自觉来管理维护。”杜中荣说,试运行半年来,成效不错,没有哪家乱堆乱放,也没有出现村民乱扔垃圾的情况。下一步,待旧村的人全部迁入新居后,将拆除旧村腾出空地,建牲畜圈,实行人畜分离,为移民新村产业接续做准备。
玉溪市移民开发局局长唐建民曾评价:“中村移民新村就是将好事办得更好的典范。”
“我们花了最少的钱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并通过后扶资金的注入撬动了社会资本的注入。”有过7年移民后扶工作经验、现任易门县副县长的段丽蓉在谈到移民工作时说,首先,移民小额贴息贷款的发放,调动了移民的积极性,掀起了“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的热情;其次,通过移民新村的建设,整合盘活了集体土地,一些配套公共设施的建设可以成为今后村里的集体经济,村民们可以通过产权入股的新方式,获得一份收益,解决“空壳村”问题以及移民新村产业接续滞后问题。
“和大部分移民村一样,中村也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靠单一的一产很难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富起来。”杜中荣说,如今移民群众住进了新房,接下来就该考虑怎么富起来的问题了,目前正在筹建移民新村交易大棚、交易用房、活动场所、公厕和垃圾房等,旨在进一步完善人居设施和环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销售土特产,拓宽增收渠道。同时,依托中村地处大椿树、曾所、六街及麦子田四个工业园区中心节点位置上,可以就地转移部分劳动力,而后流转土地进行集中连片经营,力争2020年建成易门县第一村。
“这个目标听起来很宏大,但是我们有信心。”杜中荣说,如今的中村在党的带领下大变样了。“骑着摩托种田,开着小车进城,穿着花花绿绿,吃着干巴肉”已成为中村移民人家日常生活的写照。(玉溪日报记者 张雯)
相关阅读:
- 县纪委监委推动廉政教育走深走实 2025-05-16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是信心所在(走市场 看韧性 强信心) 2025-05-13
- 我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2025-05-09
- 好产品到哪里都会有好市场(走市场 看韧性 强信心) 2025-05-06
- 玉溪持续推动三年行动走深走实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