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91094674 | 文     号 |   |
来   源 | 通海新闻网 | 公开日期 | 2019-10-31 |
杞麓湖“以渔净水”唤醒湖泊生态保护新活力
一直以来,渔业养殖被认为会带来水体污染,而在通海县杞麓湖,生态碳汇渔业却成为治理水体内源污染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推动实施的“以渔净水”生物治理项目,成为杞麓湖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杞麓湖保护治理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秋的杞麓湖畔,风景宜人、如诗如画,一大早,工人们就忙碌着将湖内肥美的鲢鱼和鳙鱼打捞上岸。一条条灵动的鱼,在与杞麓湖水体分离时,同步将湖水里的氮和磷带离上岸,这是展现“以渔净水”生物治理项目实施成果的关键时刻。2011年,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往杞麓湖里放流了大量滤食藻类的鲢鱼和鳙鱼,通过鲢鱼和鳙鱼进食,让水体中的藻类转变为鱼蛋白,从而抑制蓝藻暴发、改善杞麓湖水质。
“通过我们这几年来的研究,我们发现,杞麓湖的污染主要是氮的污染,其次才是磷的污染,我们之所以要养这种掠食性的花白鲢,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花白鲢进入杞麓湖去摄食浮游动植物,把水体里面多余的氮磷先附积到鱼的体内,然后通过鱼体实现氮磷的‘上岸’,最终减少湖体里面蓝绿藻的暴发。”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源伟说。
据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褚荣波介绍,每生长一公斤鱼肉要消耗水里面的藻类40公斤。去年从杞麓湖内共捕捞鲢鱼和鳙鱼1400余吨,按此计算,鲢鱼、鳙鱼上岸时,从水体里面带走氮约50吨、磷约11吨。
2017年,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交出了一份可喜的答卷,杞麓湖水质首次实现脱劣,2018年杞麓湖全湖水质平均达到V类,2019年1至8月全湖水质稳定保持V类。取得成绩的背后,“以渔净水”生物治理项目功不可没。
如今的杞麓湖,水更清了、景更美了,紫水鸡住下了、海菜花种下了,在保护治理杞麓湖的征程上,通海人民的信心和脚步也更加坚定了。(通讯员 佟薇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 吴渔琛 2024-12-18
-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2025-03-14
-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2025-03-14
- 凝心聚力开新局——2025年全国两会巡礼 2025-03-12
- “三强五微”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易门县浦贝乡阿姑村 2025-03-11
- “三强五微”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易门县浦贝乡阿姑村 2025-03-11
- 杞麓湖水质脱劣攻坚省市县专班联席会议召开 2025-03-10
-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新部署 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