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8789174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8-02-13 |
羊街拉祜山寨变模样
“政府补助5万元帮助我们建起了新房,每家还送给5头小猪,养大了卖钱,党的扶贫政策真是太好了。”日前,在位于元江县羊街乡党舵村委会烧灰箐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拉祜族群众白苏生边干活边告诉记者,他家两个人已经搬入新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据了解,烧灰箐是元江县7个“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聚居村之一,全村49户1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户56人,在实施脱贫攻坚之前,贫困发生率高达26.9%。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偏远山区,山高坡陡,自然灾害易发多发,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滞后,交通水利条件差,进村的土路晴通雨阻,农田有效灌溉率低;长期以来主要以种植玉米、烤烟、荞麦等传统作物为主,种植结构调整慢;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50%以上,信息闭塞,观念更新慢,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脱贫致富能力差。
“5公里的土路实现了全部硬化,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排到村子外边进行处理,村内道路全部实现平整硬化,猪圈也搬村外去了,拉祜山寨完全变了模样。”村党支部书记、组长王保发高兴地邀请记者亲身感受村寨的新变化。
站在村头,盘山公路绕过山箐进入村子,四排整齐的猪圈一字排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干净整洁。驻村第一书记、元江县司法局干部杨应化介绍,为扶持少数民族发展致富产业,在脱贫攻坚中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按照标准化的养殖小区标准,投资130万元实施人畜分离,建盖了49间两层猪圈,上层堆玉米、南瓜等猪食,下层一大一小两间用来养殖大猪和小猪,肥猪出栏后还可以增加收入。
为尽快改善拉祜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羊街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不断压实责任,制定县、乡、村、组四级干部整体联动帮扶机制,科学确定脱贫计划,制定“直过民族”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实施了综合素质提升、村容村貌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七项扶贫内容,共投入各项建设资金560多万元,其中投资183万元完成3条村内道路建设,排污工程投入150多万元,投入14万元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投入36万元准备发展核桃、桃李等水果产业。
“如果不是政府扶持,我家根本盖不了新房。”白苏生边整理房间边告诉记者,他们一大家人十分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原来,他和大哥家六口人挤在一间50平方米的土掌房里,拥挤不堪。现在,他和大哥都分别建盖了新房,自己住进了8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居。在他的新家里,两排沙发相向摆放,新买的客厅柜上立着50寸的液晶电视,家里还有冰箱、洗衣机等家电,32岁的白苏生脸上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自信。(玉溪日报记者 崔永红)
相关阅读:
- 龙街街道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力——促乡村振兴 筑和谐稳定 2025-03-11
- 龙街街道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力——促乡村振兴 筑和谐稳定 2025-03-11
- 香辣鲜嫩,都说是儿时的味道——品味大营街澜庭小院里的羊全席 2025-03-10
- 甘庄花街节民族风情浓 2025-03-05
- 甘庄花街节民族风情浓 2025-03-05
- 勇救遇险夫妇展大义——记澄江市龙街街道立昌社区居民施金郭、王浩 2025-02-12
- 大树社区:平凡村落蝶变幸福家园 2025-02-10
- 草箐村农民增收“难点”变“亮点” 2025-02-06
- 草箐村农民增收“难点”变“亮点”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