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53040020164810 | 文     号 |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6-02-29 |
那诺乡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
近年来,元江县那诺乡把抓好移风易俗工作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全面倡导文明新风。
过去有病看“摩批”,现在有病看医生。“摩批”也叫“贝玛”,主持哈尼族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宗教祭祀活动。过去,那诺乡哈尼族群众认为“摩批”无所不能,每当家中有人生病都要去请“司娘”看,再请“摩批”给治病。今年62岁的倪立生是那诺社区潘郎壳小组村民,18岁时成为一名合格的“摩批”,现在是那诺乡哈尼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传播者之一。他介绍,过去找他看病的人很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移风易俗之风推行,特别是自从村里有了乡村医生和卫生所,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找他看病的人几乎没有了。乡卫生院门诊医生白斌介绍,平时患者大概有20人左右,赶集日倍增,多为常见病、多发病。2015年,那诺乡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共有17000多人,参保率达96%,为广大农民群众抵御了重大疾病风险,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减轻了农民医疗负担。
过去红白喜事全村都随礼,现在婚丧从简、厚养薄葬。者党村委会红土坡村民白亚伟介绍,以前老人死“打摸搓”时,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牛、猪、羊待客,大家都累,死一个老人,大概要浪费七八万元。“打摸搓”还要在葬礼上,由“摩批”主持祭祀,家人唱挽歌,亲友和族人跳歌。在办丧事中,村民们存在着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的陋习。如今倡导婚丧从简、厚养薄葬新风尚,统一由主人家主办,费用减为两万元左右,也不耽误村民的生产劳动时间。以前每年全乡群众办丧事,直接花费700万元至800万元,“丧事简办工作”可以直接为农户节省400万元以上。
哈尼族没有文字,哈尼文化的传承主要是口耳相传、言传身教,“摩批”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传承哈尼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摩批”过去是宗教祭祀的主持者,现在是倡导文明新风的宣传者。(特约通讯员 黎欣欣 通讯员 李咏国)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