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2132863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2-02-09 |
智慧矿山 让王强从地下来到了地上
新年伊始,用数字“武装”起来的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正让大红山铁矿迸发出创新发展新动能。曾经在地下矿洞驾驶了11年铲运机的王强现在只需要坐在带空调的地面控制室,眼盯显示屏、手握遥控柄,就能远程操控矿洞内电动铲运机进行生产作业了。
11年前,中专毕业的王强来到大红山铁矿,成为一名铲运机驾驶员。每天早上七点半下井,下午五点升井,在距离地面三四百米深的矿洞内驾驶铲运机作业成为他的主要工作。
“地下矿洞内温度高达40多度,湿度达到68%。”聊起井下作业情况时,王强说:“在作业面上,噪音大到叫人只能靠灯光提示,灰尘大到除了戴面罩的地方都是黑色,还有爆破后产生的有毒冷炮烟,面罩一刻都不能摘下来。”
从“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到“数字化少人、智能化无人”,随着智慧矿山建设的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在戛洒江畔、红山群中构筑起一座数字矿山,王强告别了11年的高温、高湿、高危和高噪音、高污染、高强度的地下作业环境,来到了安静、舒适、安全的地面操控室。
数字技术迸发出的巨大动能,让开山凿岩创造财富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和绿色。曾经像王强一样每天下井作业的2900余名工人如今减少到900余名,井下主要采掘单位从12家减少到3家。
与此同时,单人采矿劳动生产率提升至每年7614吨,原矿小时处理量提高38吨,铁金属回收率提高1%,年节约输配电价超过200万元,累计减少新水用量950万立方米。一连串的数据,彰显出数字赋能现代矿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如今,在拥抱数字浪潮中,王强从一名地下操作工变成了地上控制员。掌握了专业抢修、无线通信、数字办公等一系列新知识、新技能的他,正远程操控着国内首台6立方米山特维克LH514E电动铲运机进行作业。
像王强一样从地下走到地面的一大批矿工正坐在智能管控中心,面对巨大的显示屏,通过电脑键盘、遥控手柄远程操控各种大型矿山机械设备开凿财富,他们已成为数字赋能大红山矿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玉溪日报记者 唐雯霖)
相关阅读:
- 血染沙场的抗日英雄——彝家英烈施王政 2025-07-30
- 元江:“干坝”变“甘坝” 强村富民日子甜 2025-07-29
- 31地经济半年报出炉:韧性强、动能新、活力足 2025-07-29
- 从快递加速跑感受经济强体魄(人民时评) 2025-07-29
- “干坝”变“甘坝” 强村富民日子甜 2025-07-29
- 玉溪高新智慧城片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7-28
- 玉溪高新智慧城片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7-28
- “玉”见美食主题街区让球迷观赛有滋有味 2025-07-28
- 三百年古村落的守护与新生——探访中国传统村落华宁县来保康村 2025-07-28
- 通海县人民法院智慧档案室系统建设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