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01147955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0-04-23 |
新平:授渔帮扶 “小车间”圆了脱贫梦
一场春雨过后,神秘的哀牢山间陡增了些许寒意,但新平县戛洒镇关圣庙易地扶贫搬迁点扶贫车间里却暖意融融、热火朝天,村民们正有条不紊、熟练地穿针引线,编织着一个个虾笼,也编织着美丽的脱贫致富梦。
戛洒镇耀南村是玉溪市审计局的扶贫联系点,这里山高箐深,自然条件艰苦,群众增收渠道单一。2016年初,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312人,贫困发生率为10%,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有4159元。如何破解贫困群众的致富难?近年来,用授人以渔的思路,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成为审计局党组努力写好的帮扶“命题作文”。经局党组多方协调,牵线搭桥,积极配合镇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打造扶贫车间,引进湖南沅江润湖渔网纺织制成品制造有限公司龙虾地笼加工项目,为联系点产业扶贫“造血”,让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大山深处咋能编织虾笼呀?编成了卖得了吗?”开初,村民们半信半疑、顾虑重重,市审计局驻村的扶贫干部和当地村干部苦口婆心、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让贫困户尽快转变观念,消除疑虑,尽早在产业扶贫政策中受益脱贫。经过共同努力,去年8月,组织部分骨干农户外出培训;9月,虾笼加工项目正式在扶贫车间进行培训。培训根据每一位搬迁户年龄、身体状况、就业意愿等精准施策,进行支架制作、网兜制作、渔网制作、组装等工序的学习,参培农户达600余人次。
掌握了虾笼制作方法和流程后,村民们欣喜地成了“上班族”,挣钱顾家两不误。一个月后,上班的农户们都根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领到了相应的报酬,最高一户收入达4500元。
“扶贫车间复工啦!干完农活还不耽误打工挣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只要肯干,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村民王德云边埋头编织虾笼边说。如今,在耀南村,像王德云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虾笼制作项目规模化生产管理、“居家式”就业模式、制作技术不复杂等特点,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视作“造血”扶贫的亮点项目、产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以关圣庙易地扶贫搬迁点扶贫车间为基础辐射全镇的推进思路,并迅速向周边的水塘、漠沙等乡镇推进,参与的农户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可观。(玉溪日报通讯员 刘家伟 王曦)
相关阅读:
- 吴渔琛 2024-12-18
- 新平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 2025-05-15
- 云南新平产业园区党工委召开第6次(扩大)会议 2025-05-15
- “绿叶子”变“金叶子”——驻村帮扶让原生态茶园重焕生机 2025-05-13
- 永金高速新平(戛洒)至元江(红光)段通车 2025-05-12
- 永金高速新平(戛洒)至元江(红光)段通车 2025-05-12
- 小戏小剧唱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2025-05-09
- 车间变身停车场 游客有序停车 2025-05-08
- 扶残助困义诊帮扶活动开展 2025-05-07
- 聂耳小学“大课间”推出“红歌小舞台”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