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881562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8-04-16 |
江川铜文化产业产值突破2亿
近年来,在江川区的积极助推下,铜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青铜(仿古铜)工艺品,斑铜工艺品,锻打紫铜、黄铜生活用品,铸造、雕塑工艺品等四大板块的系列产品畅销省内外,产值由2009年的不足4000万元跃升到2017年的2.16亿元。
为推动铜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江川区制定了《青铜文化产业六年发展规划(2015―2020)》,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广大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有效地将江川区铜文化产业推向发展的快车道。迄今为止,江川区有铜器加工户98户,铜器制品销售门面32家,从业人员达430人,铜文化产业规模初步形成。
为把铜文化产业打造成响亮的文化产业名片,江川区引导提升从业者的市场、品牌、宣传意识。2011年以前,江川区只有3人参与精品评奖、职称申报、大师评审及企业宣传活动。2014年,参加省文产办举办的创意云南活动的制铜企业达到了8家,并在北京有了销售店。同时,在迪拜国际工艺品展、新加坡华人工艺品展、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创意云南”文博会等大型展会上也有了江川铜产品的身影。此外,随着从业人员品牌意识、宣传意识的不断增强,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美杯”的企业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目前,江川区已有云岭首席技师1人、云岭技能大师3人、云岭技能工匠7人、云南工艺美术大师3人、云南金属工艺大师2人、兴玉技能大师2人、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4人。
大师的申报,品牌的形成,带来的是经济效益的增加和从业人员收入的不断提高。许多从业人员从原来的简单出卖廉价劳动力逐渐转化为经营自己的品牌。通过宣传和铸造大师品牌,产品市场附加值明显提升,实现了以较小的劳动成本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华丽转身,成为江川铜文化产业发展的旗帜。
按照《青铜文化产业六年发展规划(2015―2020)》,到2020年,要将江川区打造成中国铜工艺品之乡、中国铜文化传习基地、中国铜技艺传承基地、中国铜工艺品集散中心、中国铜文化研究发展基地、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与此同时,还要包装打造三至五个省级以上产品品牌,实现年产值13亿元,从事铜系列产品生产经营人员及带动其他产业就业人数要达到2000人以上。(玉溪日报记者 李文雯)
相关阅读:
- 苦干实干突破困境 攻坚克难开创未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系列谈 2025-02-27
- 通海2024年电商交易额突破4000万元 2025-02-14
- 突破134万亿 中国经济有“质”有“量” 2025-01-20
- 元江县“八大路径”推动现代农业突破发展 2025-01-03
- 易门铜业阳极精炼节能减排项目开工 2024-11-27
- 易门铜业阳极精炼节能减排项目开工 2024-11-27
- 易门产业园区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4-11-26
- 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技能人才培训教室建设项目(二次)成交结果公示 2024-11-11
- 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技能人才培训教室建设项目(二次)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4-10-24
- 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技能人才培训教室建设项目流标公告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