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45058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4-12-03 |
“孝敬外婆是我最大的幸福”
□ 记者 李冉 文/图
下午五点,42岁的朱光有在峨山县大龙潭乡集镇卸完货后,顾不上喝口水,便匆忙地向家里赶。因为他知道,此时外婆刚刚睡醒,最惬意的事就是坐在院里晒晒太阳……白天外出拉货,下午回家照顾103岁的外婆,成为朱光有30多年来的真实生活写照。虽然很苦很累,但在他眼中,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今年10月,朱光有获得“玉溪好人之孝老爱亲好人”称号。
命运多舛 年迈外婆倾心照料
朱光有今年42岁,是峨山县大龙潭乡司城村委会下塔竜小组村民,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童年只能用“苦难”一词来形容。父亲在朱光有7岁时因意外去世了,次年母亲改嫁,家里留下了年仅8岁的朱光有和12岁的哥哥两人相依为命。
“母亲改嫁后,外婆便独自一人照顾我们哥俩,如果没有她,我和哥哥该怎么活下来都不知道。”童年到现在所经历的种种,令朱光有不敢回想,他说:“当时家里仅有几分田地,而外婆已到花甲之年,干不动重活,加上我和哥哥还小,别说吃饱穿暖了,只要不饿着就是万幸了。”
虽然日子过得艰苦,然而正印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老话。朱光有和哥哥在外婆李有香的悉心照料下慢慢长大了,也扛起了家里的重担。“我和哥哥每天早起去学校上课,放学后就约着上山放牛、割草,回到家还要浇菜……”朱光有说,当时外婆已经70多岁了,孱弱的身体已干不动活计了,只能在家做饭。“至于农活,只能靠我和哥哥慢慢学着别人做。”朱光有说。
初中毕业后,为了给家里贴补家用,朱光有哥俩会在农闲时节约上几个伙伴到附近的村镇打工。“虽说当时外婆可以照顾好自己,然而我们每天打完工后都会赶回家给外婆做饭。因为没有她,我和哥哥也不可能活到现在。”朱光有感慨地说道。
若要子孝 先当孝子
1993年,朱光有结婚了。虽说外婆身体尚可,不仅可以下床走动,饮食起居也能够自理,然而,朱光有依然每天按时回家照顾外婆。
“外婆上了年纪,平时很唠叨,加上她性子犟,一不开心就会向我和媳妇发火,遇到她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就会主动避开,等她气消了再去哄她。任何人都有老的一天,我们都能理解。”朱光有告诉记者,1996年,他用积攒的钱买了一辆货车,在附近的村镇拉货,而妻子则在集镇上开了一个杂货铺。通过两人的共同努力,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加上儿子和女儿的相继诞生,三代同堂的幸福让朱光有逐渐淡忘了童年艰苦的遭遇。
2010年4月的一个早晨,朱光有和妻子都外出办事了,留下了外婆一个人在家。由于闲不住,外婆早早地起床到家门口的菜地里浇水,不幸的是,她在浇水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并陷入昏迷。“接到消息后,我马上赶回家叫来了医生,经过诊断后医生告诉我,老人家可能撑不过当晚了……”朱光有说,那天晚上,他一夜未眠,默默地守在外婆的床边,回想着童年的往事,他也流下了长大成人后的第一次眼泪。然而,让朱光有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清晨,外婆竟然奇迹般地从昏迷中醒了过来。看到渐渐苏醒的外婆,朱光有的内心既激动又难过,他默默发誓:“一定要照顾好外婆,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了!”
从此以后,外婆再也不能下床了。而她每天的吃喝拉撒、换洗衣裤都是朱光有亲自来服侍。因担心老人长期躺在床上会生褥疮,他还要经常给老人翻身、擦洗,并每天把老人抱下床,推到院里晒太阳。“如果我外出拉货,就会让妻子和姨妈代为照顾外婆,必须保证她身边24小时有人照看。”朱光有说,从那次意外后,外婆就再也不会与人交流了,他能做的就是每天陪伴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顾好外婆。
如今,朱光有的大儿子已经成年,小女儿正上初中。走进朱光有家,只见客厅的两面墙上贴满了子女读书时得到的大大小小的奖状。“现在,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工作和学习都不用我们操心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孝顺长辈。”朱光有一直相信一句话,若要子孝,先当孝子。“我在孝敬外婆的同时,也是对子女的一种无声的教诲。时间久了,他们也会在耳濡目染间学会孝敬长辈。”朱光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