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629980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6-01-21 |
美丽乡村建设的“孙井经验”一个干净整洁的示范村
策划人语:
正当全市各地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之时,地处红塔区春和街道的孙井社区早已建立起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这里的环境卫生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日与平日一个样。走进社区,各居民小组环境卫生良好,村里无乱搭乱建、无违章建筑、无乱堆乱放,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公共区域全面绿化,生活污水流入湿地……农村环境卫生如何保持?居民卫生意识如何提高?红塔区孙井社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探索出一条自我管理服务、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监督约束的村庄自治经验。近日,记者深入孙井社区进行全面探访,为读者介绍美丽乡村建设的“孙井经验”,为我市正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的广大农村提供借鉴。
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
自觉清扫门前屋后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习惯
社区干部督促建房户及时清运建筑垃圾
1 一个干净整洁的示范村
1月6日下午,家住孙井社区小白井村的朱正东正要出门,发现家门口的公共道路上散落了一些爆米花,他二话没说,回家拿起扫帚和撮箕清扫起来。“在我们这里不分垃圾归谁管,只要看见垃圾都会主动去清扫干净。”朱正东告诉记者。
63岁的社区居民代翠琼家就住在进村的主干道边,只要看见道路上有垃圾,她就会去扫干净。她每次去村里的广场玩,吃的甘蔗渣、瓜子皮等垃圾都是拿在手心里,看见垃圾桶才扔掉。在孙井社区,上至九旬老人,下至几岁幼儿,都不会乱扔垃圾,爱干净、讲卫生已经成为孙井人的习惯。
与不少农村相比,绿化好是孙井社区一个突出的特点。记者在这个被誉为“比城里还干净的村庄”走了一圈,看到的是绿树成荫的中心公园、宽阔的广场、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村边的小型湿地、污水处理池里植物繁茂生长,与大片草莓地和黄灿灿的油菜花连成一片,整个村庄看起来赏心悦目、风景优美。
村内,在城市公园常见的健身器材这里都有,客堂、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一应俱全,在竖成列、排成行、连成片的居民区内,所有的空地都种上了小树,各家房前屋后没有人乱堆乱放,僻静的巷道里也干净整洁,畅通无阻。
“你家地基比他家高10公分,我家要比你家高20公分。”这是当前不少农村常见的现象。由于一些村庄管理不善,农户建房地基高低不一,不少公共道路被农户占用修建成进门台阶,致使本来就不宽的公共道路高低不平,新房建好了,但车子却开不进村。在孙井社区,你会发现所有的房屋都在一个水平面上,8米宽的村道平坦笔直,家家门口都可以停车。
社区党总支书记姚喜荣向记者介绍,孙井社区的群众办客事,村里不但能停下本村人的车,外来一两百张车都能停下。在孙井社区,以规划为引领建设的村庄,能让群众享受到“做饭不要柴,吃水不用抬,车子开进院子来,走亲访友不脏鞋”的市民待遇。
除了硬环境,孙井社区的“软实力”也令人惊叹:党员分段义务承包了村庄的绿化工作,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对绿化苗木浇水、施肥和管护,树栽死了自己掏钱买苗补种;每个居民小组安排一个保洁员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当保洁员要去竞标,谁扫得干净谁要的价格便宜就给谁干;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没有打架斗殴和黄赌毒,敬老孝亲形成风气,3500人的社区每年的调解量只有三五起……
近年来,孙井社区成为我市接待参观者最多的村庄之一,曾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全省善行义举榜建设示范点、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点,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
2 一份连签8年的入户责任书
社区干部总结说:孙井近年来呈现出的美丽乡村面貌,得益于社区连续8年与农户签订《入户责任书》,通过责任书的签订,让居民知晓在村庄生活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了解自己的责权利,从而实现自我管理服务、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监督约束。
居民如何签责任书?责任书包含哪些内容?1月15日下午,记者随孙井社区干部来到顾家屯小组,全程了解责任书签订的过程。在顾家屯5幢5号,62岁的女主人顾淑英在家门口晒着太阳洗衣服。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永丽等3名干部来访,把一份《“文明社区”建设入户责任书》递到顾淑英手中。像往年一样,顾淑英还没听完社区干部对责任书条款的介绍,就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条款还没全部读完,您就敢签字吗?”听到记者这么问,顾淑英笑着说,“这个责任书又不是第一次签,都已经签了好几年,这上面的条款都知道!”原来,从2007年开始,孙井社区就与农户签订责任书,责任书共有8条,内容涉及《土地法》、《计划生育法》等政策法规,包含治安、卫生、建房、搞好门前“三包”、敬老孝亲等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等。
张永丽向记者介绍,入户责任书上的条款由社区干部起草,经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是一份融合了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村规民约。每年年初,社区根据党中央、省市区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重点,结合社区实际进行修改完善后与居民签订,每家每户遵照执行。责任书签订后,村民行为有规范、每季度有检查、年底有打分评比,通过约定在前、打分公示、监督到位、以奖代补的方式,给考核中“成绩合格”的家庭每人每年发放100元奖金。
“如果不遵照执行,每人100块的奖励就泡汤了!”提起与社区签订的入户责任书,孙井社区六组居民顾丽花快人快语道:“以前乱堆乱放,老鼠经常躲在草堆里,开门时稍不注意老鼠就会跑进家,抓都抓不着。”现在,按照入户责任书条款,房前屋后堆杂物、晒粪便、堆建筑垃圾等行为都要被扣分。
这样的责任书签了能不能做到?居民顾淑英告诉记者:“尽量做到不要被扣分。”有一次,顾淑英家修房子,买了一些石块和沙料堆在家门口,她主动跑去找村干部协商:“只堆几天,工程一完马上搬走。”因为是修房子,加上提前打了招呼,顾淑英家没被扣分。平日里,她经常坐在家门口洗衣服、看孩子,看到家门口的主干道上有垃圾,就会进屋拿扫帚和撮箕马上清扫干净。
孙井社区六组统计员李琼珍介绍,责任书签订后效果很好,大家都按照上面的要求做。“家家都要脸面,别人做得到自己也能做到。”她介绍,每年检查考核打分的结果都在村里的宣传栏上公示,哪家被扣分,哪家发多少钱一目了然。
62岁的居民任玉友说,“不在乎这100块钱,主要是起到鼓励的作用。”搞卫生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卫生搞好了享受的是自己。“整了这么多年,大家都成习惯了,不发钱大家也会自觉搞卫生。”
3一群敢于担当的干部
近几年来,到孙井社区参观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级干部络绎不绝,孙井社区也成为我市媒体报道率较高的“明星社区”。多位到孙井参观过的干部认为,孙井社区良好的村庄治理经验和所取得的成效,得益于社区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一个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班子,一群敢于担当的基层干部,一整套自我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考核体系。
“无论是红塔区开展的‘三项治理’,还是全市开展的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孙井经验’一直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对于社区、街道来说,孙井的做法具有示范意义,值得推崇学习。”红塔区副区长赖正东说,孙井社区做到了日常管理民主化,动态管理常态化,原来的集中专项整治变为现在的建立长效机制。
红塔区春和街道办事处主任马霄介绍,孙井的社会管理走在了全街道12个社区前列,其做法能形成经验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社区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较好,社区“三委”班子能干事、敢担当;另一个是社区在自我管理方面走出了一条自我管理服务、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监督约束的路子。
自1996年8月进入孙井村委会工作以来,孙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姚喜荣在社区工作了近20个年头,在乡亲们眼中,姚喜荣算得上是村里的能人,是“新乡贤”。“姚喜荣自己是个企业家,是社区经济发展带头人,但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创新等方方面面。”红塔区一名干部介绍,每次下基层去到孙井社区,姚喜荣都在,正是有了这样甘于奉献的领头雁,社区的工作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孙井社区小白井居民小组组长朱云学也是乡亲们眼中的好干部。换届选举时,他以92%的高票当选,当组长几年深受村里人的信任。村里一名老大爷对记者夸赞他,“这个组长有火色,哪家做得不对都敢出头管,做事公道正派。”作为共产党员,朱云学义务承包了村内一段公共区域的绿化带,每个星期他都雷打不动坚持干4个小时的义务劳动,给自己负责的区域浇水施肥、修枝打杈。
在孙井社区,一群像姚喜荣和朱云学这样的社区、小组干部,以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干在实处,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党员、群众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队伍中,以劳动创造良好环境。在带头行动、模范执行村规民约的同时,社区干部还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好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让资源和资产保值增值,为社区发展筹集资金。
“社区的环境卫生搞得好,关键是要有资金作保障。”姚喜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社区2015年集体经济收入约90余万元,支出主要有几笔:每年《“文明社区”建设入户责任书》考核,社区3500人每人发100元奖励(一开始只发20元),支出35万元;社区按照人均50元的标准,考核兑付给各小组,每年约支出18万元;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都由小组集中、社区统一收集清运至垃圾处理场,每年约支出10余万元;社区对年龄55周岁以上的女性,60周岁以上的男性每人每月发放20元养老金,加上中秋节、敬老节和春节的慰问费共支出20多万元……
“给群众发卫生奖励的钱不能少,不管在有钱没钱的地方,环境卫生人人都需要!”社区“两委”委员、小白井组长朱云学这样认为。
“社区每一笔资金使用情况都要签字公示,在阳光下操作,这样才能让群众放心。”姚喜荣说。此外,社区规定,凡社区内的公益建设项目,社区和小组干部及其亲属一律不得参与竞标。这样一来,人人都是工程质量的监督员,可以保证社区公益项目的工程质量。
4一个自我管理的村庄
“社区管理不仅仅是发钱。”在姚喜荣看来,美丽乡村建设不但要有城市化的基础设施配套,还要有与之相称的“软”环境,社会管理不能只靠发钱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在孙井社区,干部们强调最多的是团队精神,他们认为,无论是发展经济、打扫卫生,还是进行文明社区创建,一定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让每户人家行动起来,每个人进步一小步,社区就进步了一大步。
非法占地、乱围乱占、乱搭乱建是农村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一个难题。但在孙井社区,每家每户房屋的占地都是100多平米,没有谁家多围多占,大家都按一个标准来建房。在全市拆临拆违工作摸底调查时,小白井居民小组成为红塔区唯一无临时违章建筑的村子。
“当时,我是有点‘鬼火’了,想着自己盖自己的房子,门外搭点出来又不影响哪个,他们(社区干部)却一天跑来说这里不对那里不对的,我想不通。”时隔多年,曹玉华已经能笑着对记者讲述建房起冲突的旧事。
当年,按照规划,红塔区春和街道孙井社区小白井居民小组的曹玉华家盖起100平米的新房。房子盖好后,他在门外空地搭起了一个宽1.2米、长8米的阳台。后来,社区干部反复上门做工作,要他拆除这个属于违章建筑的阳台。为这件事,曹玉华没少和社区干部红脸,但最终他还是想通了,并自愿拆除了这个多围出来的阳台。
原来,孙井社区实施新农村建设时,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后,居民集体约定出台《社区民房改造建设的实施办法》,要求建房户需交纳5000元建房押金后才能动工,且房屋建设必须做到统一地基高度、统一外形尺寸、统一层高等,不允许哪家私搭乱建。如果按标准建设并经验收合格后,5000元押金全额退还居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毅介绍,建房前,居民按约定签字按手印,建好房屋后还违建的,社区干部就负起责任来,敢于上门做工作,敢于督促整改。
“不能因为一家人影响到大家,拆了我也不后悔,现在到处都清清爽爽、整整齐齐的,人人都遵守规矩,村子才好在。”冬日的早晨,曹玉华对记者谈起陈年旧事。
在孙井社区,多年来旧村改造民房建设都坚持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占地面积、统一收费、统一拆旧建新。个别“财大气粗”的居民去找社区干部批地基,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户只能有一宅,建新必须拆旧。”“您有钱可以去城里买套房住住,村里的规定对谁家都一样!”社区干部这样做工作。由于标准统一、规则公开,近30年来,孙井社区98%的民房进行了拆旧建新,无一户违规,无一户多占多围,村里也没有因为建房的事扯皮、打架、起争端。
几年前,孙井社区一户居民占用公共通道做生意,在连续两三年的年底考核中被“一票否决”,还有居民家因环境卫生不好等原因,被取消年底人均100元的奖励……如今,孙井社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年底考核打分时进一步细化,取消了“一票否决”的做法,让每户人家的进步都能得到褒奖。
社区中出现不同的问题,都有社区干部上门谈话、做思想工作。现在,占用公共通道做生意的,选择到铺面里做买卖;在家里养鸡养鸭影响环境卫生的,选择到外面租地养殖;有家庭矛盾和赡养纠纷的,经过调解后,老人得到了很好的赡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社区更加文明。
在孙井社区各小组的祠堂里,把《弟子规》和《二十四孝》等传统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成文化墙,社区利用广场、公园、祠堂等资源,造善境、立善规、增善智、扬善举、践善行,积极创建全省文明社区。
记者在小白井居民小组的朱氏祠堂邂逅了居民陈红华,带着孩子看图讲故事的陈红华高兴地对记者说,听了《芦衣顺母》的故事后,12岁的儿子在大冷天给她烧热乎乎的洗脚水让她泡脚。“现在家风、民风越来越好,2015年中考村里还有两人考上玉溪一中。”陈红华说。(记者 白诚颖 李晓兰 文/图)
深度观察:良好的环境卫生人人都需要
“不管在有钱没钱的地方,环境卫生人人都需要!”村干部一句朴实的话,说的是个直白的道理。当前,城区“五乱”、农村“六乱”、城乡接合部“七乱”问题始终存在,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是找准了“病根”对症下药。
“没经费”或许是环境卫生搞不好的其中一个原因,但绝不应是放任脏乱差现象存在的理由。孙井社区以奖代补对群众考核奖励时,最初每人每年只奖励20元,3500人的社区一年只发7万元奖金。在不少村庄,一年几万元的经费还是有的,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有没有把良好的人居环境放在心上,有没有认真履职,结合实际想办法建立机制、落实责任。
孙井社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一定要有一群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敢于动真碰硬的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调动每家每户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才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
显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群众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绝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把环境卫生工作放在心上,把责任落实到行动上,把工作抓在手上,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长效机制,广泛调动起群众参与其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抓实抓细,就一定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