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529974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5-11-25 |
中德金属生态城开辟园区发展新模式
协会主导 企业主体 市场化运作
中德金属生态城开辟园区发展新模式
建设之中的中德金属生态城
2012年,广东省揭阳市采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开发建设中德金属生态城;2015年5月8日,中德金属生态城被国家工信部定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对德合作的重要平台。
11月中旬,记者随玉溪市政府考察团赴揭阳市参观考察了中德金属生态城,初步对这个采取“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中德合作产业园区进行了解。随后,记者又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就园区建设、管理和发展模式等采访了中德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刘飞舟,希望一些有益的经验能为玉溪改革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揭阳是我国重要的金属产业生产基地、进出口基地、材料集散地和五金不锈钢制品加工研发基地,金属企业达7608家。然而,揭阳的金属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企业却以小、散、弱为主,加之市场低迷、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等因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迫切,金属行业一度成为揭阳的“鸡肋”。
其中,散布在揭阳全市的600多家电镀及相关配套企业更是面临尴尬境地:珠三角地区已把电镀酸洗明确列入淘汰序列,揭阳的金属行业还有出路吗?作为有污染的行业和企业,难道只有关停这条路了吗?
经过一番深入研讨后,当地政府和企业形成了一种共识:“金属行业是工业生产的基础行业,跟衣食住行一样,任何时候都会需要。行业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以前的方法出了问题。”既然不能抛弃它,就要改革,理顺发展思路,引进先进技术,集中生产、集中治理,解决瓶颈问题。
在揭阳市政府的推动下,企业家们成立了金属企业联合会,把分散的金属材料协会、五金商会、不锈钢制品协会和榕城区钢铁工业协会团结整合在一起,并聘请中信证券、北京正略均策、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为顾问单位,自筹自建成立了中国(揭阳)金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成员企业中融资10亿元产业基金,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开发建设中德金属生态城。
这个产业园区打破了国内普遍由政府办园的传统模式,由联合会来主导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建设,全面寻求中欧合作,致力建设成为中德合作、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宜业宜居的新型产业生态新城。
2012年12月,中德金属生态城全面动工。为了高起点、高水平地把金属生态城建设好,2013年初,揭阳市政府领导率团进京,希望寻找与德国合作的路径。揭阳的思路得到中联部的充分认可,并帮助把这个项目介绍到德国,受到德国主要政党和经济界的积极响应,德国驻华大使馆及德国驻广州总领馆更是将此项目列为重点关注项目。
如今,中德金属生态城联合会已经与德国、西班牙的10大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研发设计、人才引进、管理服务、招商引资、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实现金属行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中德金属生态城占地3.7万亩,但开发面积仅2万亩,其中留了1.5万亩作为生态公园建设。”在揭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东看来,要做好产业园区,就必须坚持环保先行,严守生态底线。
的确,尽管园区尚在建设之中,但因推进园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益处有很多。
一方面,可以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存量、构建增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园区迈入创新驱动、自主增长的发展轨道,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可以通过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构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生产过程耦合和多联产,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的物耗、水耗和能耗,改变粗放的能源资源利用方式,切实提高园区的资源产出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提升综合竞争力。
另一方面,产业园区作为生产的集中区域,是各类污染物集中产生或排放的集中区域,推进园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实现园区废物“零排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入园后集中生产的环境负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区域环境风险,减少园区与周边居民的环境纠纷,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并形成良好的品牌,增强对大集团、大企业的吸引力,成为招商引资和加快全产业链发展的载体。
而园区的产业集聚则有利于企业间合作开发新的生产技术,有利于高新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目前,中德金属生态城已成立中科金属科技研究院、中德金属科技研发公司、中德工业设计院等研究机构,邀请中科院、德国专家担任研究机构领导,通过研究机构合作推动科技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科技发展与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园区还计划引进国内大中型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打造成园区乃至汕潮揭区域“金融超市”,为生态城入园企业及周边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如今,中德金属生态城已建设成电镀、酸洗产业环保型循环再生产基地,以“电镀、酸洗产业环保型循环再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和低碳经济”为目的,引进国内外先进处理设备与先进生产技术,引导相关企业集中生产、集中治理,实现区域“生产—排放—回放—生产”为一体的“零排放”低碳环保型循环产业模式。此外,为实现污染减排、节能和废物资源化等建设目标,中德金属生态城还引进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研发的半集中式供排水和处理系统技术,在园区内建立水的循环利用和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系统,实现水的分质供给予排放、污水处理和回用、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和利用的目的,最终实现“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最优化。
园区开发运营管理的新机制
走进中德金属生态城,“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几个鎏金大字醒目地镶嵌在门口,这就是园区在开发运营管理方面的精髓和内涵。
据刘飞舟介绍,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开发建设不同以往是由政府主导的工业园开发建设模式,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协会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开发模式,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开发模式创新以及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创新——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在政府的指导下,承担园区的服务管理工作;联合会会员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德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为园区开发建设主体,统一承接园区整体开发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在运营管理体制上,园区进行了先行先试,根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移,将部分可由联合会承担的政府职能,按照先易后难原则逐步转移。联合会作为园区的服务管理主体,在政府的指导下,统一管理园区日常事务行使的一系列职能,其中一部分职能是对政府职能转移的大胆探索。对按规定不允许转移的职能,则通过在园区设立综合服务中心,由市、区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派出的专门机构或人员组成,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尤其在当前园区正处于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政府通过授予联合会广泛并集中的职权,加快了开发和建设速度。
此外,为了让中德金属生态城真正成为中德合作的平台,园区与德国管理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基金会、酒店机构广泛合作。在探索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上,园区和德国阿德勒霍夫工业园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按照德国园区管理理念对园区进行运营管理;在中德双元应用科技大学的项目上,与达姆斯塔特应用科技大学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不断为园区、揭阳市乃至广东省输送经过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高端技术人才;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园区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产业,实现电镀酸洗污水“零排放”,集中回收区域内的废旧金属,实现园区资源的循环利用,并致力成为国内首例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示范基地;在推动中欧企业对接落地方面,园区已在德国慕尼黑、法兰克福、柏林设立办事处,与德国以及欧洲各国的合作对接工作成为常态化。
“我们之间不是政府的合作,而是经济的合作、企业家的合作。现在,每个月,揭阳都会有20多家本地企业到德国开展业务,同时,德国也有10多家企业到揭阳来看企业、谈合作,我们也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陈东说。(记者 赵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