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8733105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8-02-01 |
澄江县: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拥有“世界深蓝湖区、地球生命起源、古滇文化印迹”三张名片的澄江,自然资源独具优势,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悠久。历年来,澄江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积极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抚仙湖保护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全面推进稳增长、建生态、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回顾过去五年,澄江县以帽天山和抚仙湖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以蓝莓、荷藕为主的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初具规模,以文化旅游和科教康体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一城五镇多村”规划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脱贫攻坚为核心的民生事业不断加强,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真抓严管 生态建设成效凸显
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Ⅰ类,在全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保护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森林覆盖率达33.3%……过去五年,澄江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关于抚仙湖保护治理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四退三还”;坚定不移建设湖滨生态带;坚定不移实施最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坚定不移推进抚仙湖流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抚仙湖、澄江化石地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相继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进入国家重点支持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以及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以雷霆之势扎实开展保卫抚仙湖“百日攻坚雷霆行动”,坚决打好打赢新时代抚仙湖保卫战。紧紧围绕稳定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的目标,始终坚持“五个坚定不移”,大力实施综合保护治理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着力实施关停拆退、环湖生态建设、镇村“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城镇规划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时代“仙湖卫士”八大行动,扎实开展突出问题整治“百日攻坚雷霆行动”,以最严格的组织领导、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最严格的执法监督、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全力打好新时代抚仙湖保卫战,促进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
全面推进环湖生态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四退三还”,建成人工湿地、湖滨缓冲带、生态调蓄带、仙湖时光栈道、湖滨生态走廊,生态展示中心投入运行。抚仙湖“十三五”规划项目有序推进,31个项目开工建设,14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投资16.9亿元的径流区10.4万亩植被恢复治理工程启动实施。投资22亿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全面开工。
“仙湖卫士”和“四清”活动扎实开展。制定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县122条河湖库渠实现县、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深入推进生态县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
三产融合 经济实力再跃新台阶
近年来,澄江县始终坚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7年,澄江县坚决打好抚仙湖保护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三大攻坚战”,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93亿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亿元,增长1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9亿元,增长53.2%;固定资产投资133.6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69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8元,增长1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2.2:31.4:56.4。
第三产业——以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生命健康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速发展。寒武纪乐园、太阳山、樱花谷等重大旅游项目稳步推进。澄江化石地成功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化石博物馆内部展陈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景区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仙湖湾、明星鱼洞、碧云寺3A级景区创建和抚海湾、孤山、凤山等景点亮化美化工程,新改建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和旅游标识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深入推进,“1+3+N”综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景区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在昆明长水机场、“玉溪号”旅游文化列车等媒介投放澄江旅游广告,并启动建设了“一部手机游云南”澄江板块。成功举办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抚仙湖高原国际超级马拉松、国际高原帆船赛、国际抚仙湖灯会、傩戏文化节等节庆赛事。此外,还启动了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生命健康城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山大学澄江医院落地澄江。中国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项目开工建设,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启动发展。
第二产业——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结构持续调优。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开发土地517亩,完成蛟龙潭片区3条市政道路建设。中国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希博瑞啤酒等9个项目稳步推进。莲心食品、鑫成鹏高分子材料(一期)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德春、宝泰等4户企业升规纳统。扶持微型企业26户。天辰、华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专利77件。完成外贸出口5300万美元。冶钢等7个“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完工。万元GDP能耗下降6.5%,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2017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11.2%。
第一产业——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农业。累计流转土地2.8万亩,新增蓝莓种植760亩、景观苗木1000亩,巩固荷藕种植3050亩。种植烤烟4.6万亩,烟农收入1.9亿元。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建成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三台地养殖场无公害农产品获农业部认证,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达46个。投入1.3亿元,完成132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地9000亩,实施人饮工程30件,解决1.1万人饮水安全。2017年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6.5%。
规划引领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近年来,澄江县以“一城五镇多村”规划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0.3%进一步提高到2017年的51%。
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完成《抚仙湖径流区区域总体规划》和14个特色镇村规划编制,启动《澄江概念性规划暨城市设计》国际招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获批实施,“多规合一”体系初步形成。
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完善。梁王大道、环湖公路一公里试验段建成通车,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澄江至宜良段)建成通车。澄川高速澄江段和九村立交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仙湖路、东大河公路改扩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
“一城五镇多村”稳步推进。广龙小镇列入国家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74万平方米安置房主体工程完工,商业片区开发全面启动;寒武纪小镇列入省级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合和集团签约仙湖古镇项目;立昌旅游小镇25栋安置房完工;小湾艺术家村启动实施;完成老城区1877宗房屋征收协议签订。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廖官营、小西城片区棚户区安置房主体工程及公路管理局、司法局等业务用房建设完成;天颐产业技术服务中心、金湖佳园全面动工;人民西路、抚澄大道等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摩拜单车投放运营,澄江成为全省首个拥有共享单车的县级城市;“增绿添色·点亮澄江”成效显著,完成环湖路等城市道路的绿化、彩化、亮化工程,更换主干道节能路灯,实施龙溪路、凤翔路两侧楼宇景观亮化和外立面改造。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城市“颜值”也在稳步提升,“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行动扎实开展,建立村庄土地规划专管员制度,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民房规划建设等规定,查处各类违规建筑,整治重点街区和公厕等;持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使城乡环境更加文明舒适、生态宜居。
以人为本 社会民生更有温度
近年来,澄江县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齐民生短板,全面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项目,改造C、D级危房,建设贫困村公路,全力助推贫困人口脱贫,降低贫困发生率。2017年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预计3155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发放扶持贷款、开发公益性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多形式稳步推进就业工作。在全市首创公建民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助推居家养老在澄江的发展。调整放宽公租房租赁条件等。高清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成投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七个未发生”。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在教育方面,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澄江二中易地迁建主体工程动工,职中改扩建和“全面改薄”工程接近尾声,中高考成绩创近三年新高,县幼儿园成功创建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在医疗保障方面,与中山大学签约合作办医;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实施;逐步实现家庭医生全覆盖。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文体事业欣欣向荣。关索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散文《一棵青菜在长大》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单篇作品奖;《文化玉溪·澄江卷》等地方文化著作出版发行;《抚仙湖精品文艺丛书》编撰完成;海口镇松元彝族太平花灯被列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家书屋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改革创新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五年来,澄江县坚持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试点,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园林县城、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云南省第九届双拥模范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云南)最具投资价值文化旅游县、云南省第二届文明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云南省科普示范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10个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被列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编制试点县、云南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试点县、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全省发展蔬菜重点试点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2013—2015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试点县、全国南方农业高效节水减排试点县等9个国家级和省级试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实践。(玉溪日报记者 李丹 马兰)
相关阅读:
- 新华全媒+|从上市公司一季报“含新量”看中国经济发展向“新” 2025-05-13
- 我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2025-05-09
- 书香满校园 阅读伴成长——我市“青少年阅读教育”文明实践活动综述 2025-05-07
- 系统治理构筑杞麓湖生态屏障 2025-04-30
- 区纪委监委蹲点式调研净化政治生态 2025-04-30
- 村庄秀美 邻里和睦 六街村: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乡风润民心 2025-04-29
- 攻坚克难尽责履职 交出合格生态答卷 2025-04-25
- 江川区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2025-04-25
- 城关社区蹚出一条经济发展共赢之路 2025-04-24
- 小街村:移风易俗推动文明乡村建设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