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定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有效控制和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近年来,澄江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重点产业发展进行补助,鼓励农户栽种蓝莓、荷藕等作物,发展大樱桃、景观苗木、中药材种植等生态农业。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渔业污染、农业固废污染和生产生活污染等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抚仙湖的主要污染源。为进一步保护抚仙湖,澄江县在确保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的前提下,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组织、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竞争”的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经济为抓手,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培育具有澄江独特优势的绿色农业品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休闲观光体验农业转变,加快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以户为单位,鼓励、引导蓝莓种植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蓝莓种植,到“十三五”末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计划达1.2万亩、年产量7000吨。在扶持上,对径流区内水田连片种植面积达10亩以上(含10亩),每亩一次性补助4000元,山地每亩一次性补助2500元;径流区外每亩一次性补助1000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在抚仙湖径流区坝区加大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蓝莓种植、种苗培育、深加工及流通服务,延长产业链,逐步建立完善蓝莓产业发展体系。
结合河道整治、湖滨生态带建设和湿地建设,以抚澄河沿线和窑泥沟区域为重点,兼顾其他具备条件的区域,逐步扩大荷藕种植面积,到“十三五”末全县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量9000吨。抚仙湖径流区内,荷藕种植连片达10亩以上,当年一次性每亩补助1000元;种植本地藕和观赏藕当年一次性每亩补助2000元、红花藕每亩补助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