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是澄江的魂,也是澄江乃至玉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澄江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抚仙湖保护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环保“一岗双责”、“一票否决”,通过“治、截、调、退、管”五大措施确保抚仙湖总体水质稳定保持在Ⅰ类。
工程治理是抚仙湖保护的重中之重,“十二五”以来,澄江县累计投资约27.3亿元,实施了抚仙湖北岸湿地、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四退三还”等43项环保工程和措施。完成631亩湿地建设和457户1505人的搬迁工作;生态调蓄带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仙湖时光栈道一期主道全段贯通;总投资约26亿元的22个抚仙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项目基本完工。
澄江县实行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对沿湖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回用,县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抚仙湖东岸截污工程、禄充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建成投运,完成207个村落的污水集中收处;对新建住宅严格实施“双水系统”、雨污分流;制定《澄江县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实施方案》,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定10条主要入湖河道治理方案,通过治理,抚仙湖入湖河道的水质均有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调整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举措。按照“优一精二强三”的总体思路,一产上,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十二五”以来,累计流转土地2万亩,发展蓝莓5200亩、景观苗木1万亩、核桃11.3万亩、荷藕3050亩,建成高西蓝莓等5个庄园。二产上,以园区规划、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改善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关闭高能耗企业20家。三产上,先后引进太阳山、湖畔圣水、樱花谷、寒武纪乐园等重大旅游项目,促进沿湖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大力实施“四退三还”工程,关停14个磷矿采点,取缔155艘机动船,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退田3528亩、退塘493亩,拆除沿湖房屋12.5万平方米,关停转迁养殖场213户,对抚仙湖径流区26户企业实施关闭;狠抓水源涵养林修复,人工造林14.2万亩、低效林改造1.6万亩、封山育林16.3万亩、退耕还林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3.17%。
此外,澄江县还强化非工程措施管理,确保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每年均制定实施《抚仙湖防范水质下降风险发生实施方案》,综合施策确保流域生态安全;对抚仙湖保护治理和治理项目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开发”,严格径流区建设项目前置审查,对开发项目实行“四条红线”管控措施;加强沿湖餐饮、酒店、企业、项目污染源排查,对存在污染隐患的及时进行处置;每月对主要入湖河道、重点水域、沿湖项目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强化抚仙湖综合行政执法;推行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运作,并通过争当“仙湖卫士”、大手拉小手等活动,整合各方力量,使抚仙湖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玉溪日报记者 李向文 潘绍斌 李文雯)